当前位置: 首页  >>  捐献站概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探访活动心得1

2017/03/06 09:11:22人浏览

平凡中的伟大

——一队通讯稿

探访时间201734

探访人员:广州医科大学玉烛探访一队

   探访地点:白云区陈田村苏先生家

   叙述人:苏先生

 

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成员分成三组,其中探访一队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从番禺校区来到了白云区陈田村。

当我们走出地铁站时便见到了热情的苏爷爷来迎接我们他穿着一件有点皱但却得体的白衬衫站在他的一台三轮车旁边向我们挥手,他脸上淳朴的笑容,使我们一行人都感到十分暖心。在一阵亲切的寒暄后我们便转至苏爷爷家,开始真正的探访活动

苏伯伯家2

我们行入一条的蜿蜒曲折的小巷,虽排布纷乱,地面却很干净。明明是大白天,天气也燥热十分,但当我们踏进巷子的那刻,顿觉凉意袭身。这里房屋密集,所以阳光很少能透进来。边走着,脑中也思绪万千,想来苏爷爷应该不是富足之人。这让我们更生好奇,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在这样清冷的环境中,怀着一颗炙热诚挚的心呢?

走进了他的家,虽已有猜测,却仍有些意外。一间很简陋的屋,但苏爷爷却毫无拘谨之色,给人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觉。

苏伯伯家3

       苏奶奶当时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她腿脚有伤,行动不方便,但她仍杵起拐杖站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进来。

在简单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苏爷爷今年已经71岁,可却还一头黑发,看起来要年轻许多。他在附近当清洁工,负责当地卫生的打扫。这时我才想起刚进来的时候干净的巷子,我想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是河南人,辗转多处,在十多年前来到广州,定居于此。我们先向他表示了我们的敬意,然后询问他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缘由。原来,他曾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位患癌症女子在生命垂危之际,纵使全身都有癌细胞的广泛转移,却选择了捐献自己唯一完好的角膜的事迹,这使他大有感触。他想到,别人尚能如此,自己又有什么不行?他说道,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知道有遗体捐献这样的事,可以为国家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等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于是,他主动去到市红十字会,在帮助下联系到我们广州医科大学的老师,这才办好了手续,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他告诉我们,其实他并没有思考太多的人生大道理,他的思想非常简单,精神也非常洒脱。他说,他92年下岗,失去了工作,也就是在那时候因此脱离了党组织,对参加不了培育自己的党组织的活动感到非常遗憾,一直想要做一点对党与国家有贡献的事情来报效党与国家。而,平凡的他选择了以捐献遗体这样一个沉默却可敬的方式来报效国家,令我们在场的人都惊讶与感动。他对儿子说过,在他离世以后,如果想念他,就到广州的观音山上鞠一把土,当作他的骨灰。他这样总结自己:“难以归乡,善始善终。这虽只有寥寥几字,却饱含着深情。透过苏爷爷的满面笑容,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身处异乡的遗憾,对国家的热爱和做出贡献的渴望。听到这里,我们的眼眶有些湿润,感动之情溢于言表,而更多的,是满心的敬意。他的心态与思想令人尊敬,他无私的奉献精神更令人尊敬。

一番交谈毕后,苏叔叔和苏阿姨高兴地收下了我们的礼品,并一起合照,我们最后离开了他的家。

关于他想对医学生讲的话,他说:“其实我也没有想太多东西,但你们要好好学,拿到东西了就要好好用。我想,日后在上解剖课的时候,我耳边一定会常常响起这句话。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他们的血肉之躯之上,我们有什么理由打开他们的身体时,不以庄严的态度去面对?

要比喻苏叔叔的伟大,他这般,不如烈士般雄壮浓烈,不如名人般高调灿烂,而是平平凡凡,以五谷杂陈汇聚而成。对于种种酸甜苦辣,他平静从容地做出决定,要以捐献自己如此的方式来圆满他一生所走过的路与桥。他的伟大与高尚悄无声息,却让我们所深深铭记,永世流芳。

苏伯伯家1

                                                                                                                    编辑:玉烛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