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捐献站概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探访活动心得3

2017/03/06 10:29:28人浏览

平凡的心,崇高的爱

——记左红玉女士

探访队伍:广州医科大学玉烛探访三队

探访时间:201734

探访地点:左红玉阿姨家

叙述者:左红玉

【生平事迹】

(以下内容由志愿者根据现场笔录从第三方视角叙述)

左红玉女士家乡在湖北武汉,今年仅47岁的她原本是一名单身母亲,一手一脚地把唯一的女儿拉扯大。后来幸运的她嫁到了广州,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家。

      左阿姨是一个特别热情开朗的人,虽然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但红润的脸色、和蔼可亲的笑容让她神采奕奕。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簇都在说明年轻时候的她必定风情万种。左阿姨还是个劳动模范,从不会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工作,平和自在的心态让她显得较同龄人年轻。左阿姨家虽只有十几坪,却让人感到无比温馨,一进门她的丈夫早在等着我们。

左红玉阿姨1

      就在我们还寻思着能否拍照做记录时,左阿姨便说:“你们就跟我的孩子一样,你们想问什么就问,只要是我能答的一定告诉你们!”或许是阿姨触景生情,看着我们便谈起了她的女儿。阿姨十分自豪地说,“我女儿呀,比你们大一点,研究生毕业了。想当初我一个人拉扯她时,虽说实在辛苦,但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我就寻思着这一点,既然我得到了帮助,我是否也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呢?”阿姨是做衣服的工人,平时工作辛苦,再加上有心脏病,虚弱的身体让她无法投入到义工工作中。但回报社会,奉献自我的无私精神驱使她最终找到了“遗体捐献”。阿姨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很是感慨。她说,“我知道遗体捐献这回事,但却没有门路。我跑到派出所,派出所让我找红十字会。等我满心期待地联系到红十字会后,又说他们不负责,辗转地把我介绍到了你们学校,广州医科大学。”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阿姨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把遗体捐出去,或许哪天某个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法就能在我身上找到,就能帮助更多的人——坚持不懈,怀着赤诚之心,克服重重阻力后终签下了遗体捐献同意书。

      从起初家人的不接受、不理解到现在的支持与鼓励,左阿姨只说:“这是我要做的,我希望他们能理解,大不了我去公证,但幸好我的家人是真的懂我。”左阿姨的丈夫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你可以不接收但却不能代表别人决定什么。左阿姨不久前还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希望死后能捐出眼角膜,帮助需要光明的人。交谈中左阿姨还不时地向同行的蔡老师请教相关的手续问题,说到这,阿姨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眼睛,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不要光顾着玩手机、电脑。为了医学事业,阿姨早早地办好遗体捐献手续,生怕哪天不好了,来不及了;为了全身心地奉献,阿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不玩手机,她说:“我要保护好眼角膜!”可见,这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把无比的热情投入到简朴的生活,自在而满足;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不计较得与失却在乎正义无私,慷慨而高尚。她说有那么一句话,再适合不过我们从事医学事业的人了,事无巨细,都该全身心地投入,不仅仅是心灵的满足,还要对得起你的所作所为!

      拿出血压计、病历、出院书,左阿姨很是感慨。在蔡老师为他们夫妻俩测量血压时,我们发现左阿姨看着诊断书有些愤怒又有些无奈。原来左阿姨早在几年前发现自己身体不适时便在附近的医院首诊,当时的主治医师却把肺部淤血误判成肺结核,害左阿姨白白吃了一年的肺结核药,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所谓落叶归根,就在左阿姨担心自己会有所不测时,选择了回到武汉家乡就诊。幸好在那边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病情才得以缓解。左阿姨说:“作为医生,如此不谨慎,这是病人的悲哀。”虽然事后左阿姨亲自写信给对方要求道歉,但却没有为难那位医生,“人家努力做到主治医师也是不容易,要体谅,各有各的难处啊。但你们一定要扎实学习,不要救人成了害人。”我想,也许正是这颗会替人着想、无私温柔的心灵给予了左阿姨面对一切的勇气。

      缘分是如何伟大的把我们联系一起,生命又是如何崇高得让人敬畏?都说你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我相信左阿姨心中定充满温厚纯良的金玉良言。一字字、一句句,是对我们的期待,是对生命的慷慨与无私。作为一名工人,阿姨是模范的劳动积极分子;作为一位老师,阿姨是我们学习的指明灯。

      最后,阿姨还不忘让蔡老师直接拿她本人作为病例给我们讲讲风湿性心脏病的知识,到此本次探访活动就结束了,但我们与左阿姨的联系却是不可断的。

左红玉阿姨

      编辑:玉烛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