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关爱无私奉献的遗体捐献者,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遗体捐献的知晓率、支持度和参与度,我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遗体捐献站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分别前往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市第二老人院、广州市黄埔区泰康粤园疗养院开展探访慰问活动。
1 发光发热,生命延续
在交谈中,朱姨提及自己曾是一名护士,其丈夫徐执提是一名海军少将,曾任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他们深知大体老师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早在2018年,俩夫妇便在南京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2023年1月,徐执提将军不幸离世,并将遗体捐献给南京市红十字会南京大学医学院。徐执提将军逝世后,朱姨搬到广州和女儿同住后便立刻联系了广州市红十字会,随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朱姨表示自己目前是一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愿意去奉献自己最后的力量,发挥余热,助力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朱姨也反复强调要培养医学生心怀感恩、尊重捐献者的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努力提高自身解剖知识水平,为投入医学事业而不懈奋斗。
在此次探访中,受朱姨夫妇的影响,王姨也表示非常愿意和丈夫一起登记遗体捐献,她提到,遗体捐献是无私奉献的大爱壮举,是造福医学事业发展的高尚行为,之前总被百年后如何安置自己所困扰,担心麻烦子女,而遗体捐献登记让她找到了好去处,也心安了。
在仔细了解她们的家庭、生活及健康情况,认真倾听她们所需、所盼后,王乐禹主任对两位阿姨的付出深表感激,感谢她们能够加入捐献遗体志愿者的队伍,传递人间大爱,义无反顾投身到这项高尚利他的医学事业之中,为医学教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为推动遗体捐献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徐执提将军简介
徐执提,1934年出生,上虞下管人,我国著名文学家徐懋庸之子。中共党员,教授,海军少将。1946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赴苏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和海军学院留学,回国后在青岛海军高级学校、大连海军学校和南京海军学院任教。1983年起,任海军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评为教授,授予海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起,历任海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党委副书记、书记。19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1991年任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曾被聘为海军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南京郑和研究会名誉会长、海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多篇论文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军事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国家特等奖、三等奖。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荣获嘉奖两次,被评选为英模代表、先进教员等荣誉称号。
2 伟大创举 薪火相传
为进一步加大遗体捐献事业的宣传力度,我院遗体捐献接受站老师及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开展义诊服务的方式,走进老人院,向长者们普及遗体捐献公益事业。
其间,接受站刘建军老师向在场的30余位长者详细回顾了接受站自2006年建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感恩、缅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遗体捐献者的深切敬意,也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随后,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长者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于遗体捐献的看法和感受。其中,一位年逾九旬的广东药科大学退休老师黄教授表示,遗体捐献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是推动医学教育的基石。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她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遗体捐献是自己能够为党和国家所作的最后一次贡献,对自己而言,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黄教授的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话语不仅是对遗体捐献价值的肯定,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诠释。她的态度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思考和了解遗体捐献,去感受那份超越生命的爱与奉献。
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还详细地向长者们介绍了遗体捐献的意义及办理流程,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深远影响。同时,通过分发宣传资料和一对一的咨询,志愿者们耐心地解答了长者们的各种疑问,消除了他们心中的疑虑。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志愿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
建议在IE8以上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本站